敕勒歌中的沧桑描述的究竟是什么?
《敕勒歌》是一首极具魅力的北朝民歌,其中所蕴含的沧桑之感意味深长。
从自然环境角度来看,“敕勒川,阴山下,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”描绘出了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景象,那苍茫的敕勒川,在阴山脚下延展,天空像巨大的帐篷笼罩着整个原野,这种宏大而又略显寂寥的自然景观,本身就带着一种沧桑,草原的广袤让人感受到个体的渺小,而那永恒不变的天空和大地,历经岁月的洗礼,见证着无数的变迁,无论是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,还是狂风暴雨、冰雪寒霜的交替,这片草原都在默默地承受着,它的存在本身就承载着自然的沧桑。
从民族生活层面来讲,敕勒族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。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,他们逐水草而居,依靠着这片草原上的牛羊生存,这种游牧生活并非一帆风顺,草原上的自然灾害,如旱灾、雪灾等,随时可能影响牛羊的生存,进而威胁到整个民族的生计,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,各民族之间可能存在着战争和冲突,敕勒族的人们需要不断地迁徙、防御,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艰辛,这种长期在艰难环境中求生存、谋发展的经历,让整个民族的历史充满了沧桑感。
从文化传承方面分析,《敕勒歌》能够流传下来,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沧桑,它历经了无数的岁月,从古代的口口相传到如今被人们研究、传颂,在这个过程中,它见证了不同时代的变迁,也许在古代,它只是敕勒族人们在草原上放牧时随口哼唱的歌谣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,可能会有很多关于它的故事被遗忘,很多与之相关的文化元素逐渐消失,这也体现出了一种文化层面的沧桑。
《敕勒歌》中的沧桑既包含了自然环境的宏大与永恒所带来的寂寥感,也涵盖了敕勒族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确定性,还体现了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变迁与遗失。
上一篇:前世今生恩怨究竟是哪首歌? 下一篇:为什么专业歌手要会唱公鸡歌?
#论< < 笈雷铗> > 中的沧桑之美#
- 瀛洲曲·北朝民歌:以寥廓天地映衬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。
#历史之韵 #苍茫之美